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锂作为“白色石油”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从锂电池到储能系统,庞大的市场需求对上游锂矿石的开采与加工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与严要求。然而,在锂辉石、锂云母等硬质锂矿的破碎环节,行业长期面临着一个核心矛盾:如何实现大规模高效破碎的同时,很大限度地减少“过粉碎”现象?这一难题的破解,直接关系到选矿回收率、能耗成本乃至最终的经济效益。而对辊破碎机,正以其“高产出、低过碎”的显著优势,成为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利器。
一、 锂矿破碎为何“畏过碎如虎”?
所谓“过粉碎”,是指在破碎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低于选矿目标粒级的细粉。这对锂矿加工而言危害很大:
1、严重降低回收率:锂矿选矿主要采用浮选法,其效率高度依赖于矿物颗粒的适宜粒度。过碎的微细颗粒(通常指-0.074mm以下)不仅自身浮选性差,难以被捕收,还会像“毯子”一样覆盖在较粗颗粒表面,恶化整个浮选环境,导致有价矿物(锂辉石、锂云母)无法有效分离,造成锂资源的永久性流失。
2、增加能耗与成本:过碎的物料意味着前期破碎作业做了大量“无用功”,浪费了宝贵的电能。同时,这些微细粉料在后续的磨矿、分级、脱水等工序中会带来更多麻烦,比如增加药剂消耗、加剧设备磨损、降低过滤效率等,全方位推高运营成本。
3、引发环保与安全问题:极细的矿粉易扬尘,恶化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增加了粉尘爆炸的风险和环保治理的难度。
因此,理想的锂矿破碎并非粉得越细越好,而是追求“精准破碎”,即达到有效的解离粒度即可,尽可能生成颗粒均匀、过粉碎率低的产品,为后续分选创造好的条件。
二、“低过碎”的机理:选择性破碎与可控粒度
1、缓慢的挤压作用:两辊相向旋转,将物料缓慢啮入破碎腔。这种持续的、纯压力的作用方式,更易于使物料沿着晶体内部的解理面或缺陷处破裂,而不是无序地炸裂成粉,实现了“选择性破碎”。
2、精确的粒度控制:破碎后物料的粒度直接由两辊之间的间隙(排料口) 决定。只要间隙固定,产品最大粒度就被严格限定,避免了产生大量不可控的过细颗粒。通过调整间隙,可以轻松获得所需粒级的产品,非常契合锂矿浮选前对入料粒度的严格要求。
三、“高产出”的保障:高效稳定与低故障率
1、连续均匀给料:对辊破碎机适合与给料机配合,实现连续、均匀的瀑流式给料。物料布满整个辊面宽度,设备利用率高,处理能力大。
2、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现代对辊破采用耐磨合金辊皮,使用寿命长。结构设计坚固,维护点少,故障率低,能够保障生产线长期稳定运行,从而实现总产量的提升。
3、能量利用率高:层压破碎原理使得能量更多地用于物料颗粒之间的相互挤压粉碎,而非无效的摩擦和发热,比能消耗较低,在获得高产能的同时更节能。
总之,在锂资源争夺日趋激烈、降本增效成为行业生存法则的背景下,每一个工艺环节的优化都意义重大。对辊破碎机凭借其独特的层压破碎原理,成功地在“高产出”与“低过碎”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为锂矿破碎环节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解决方案。
吉宏机械是专业生产对辊破碎机的生产厂家。如有需要,可随时联系厂家,专业工程师将为您量身定制更适合您的对辊破碎机型号。若你想详细了解吉宏对辊破碎机,欢迎致电:13849116116。